时政 Politics

聚焦创新内核激活发展动能 重庆四措并举构建科产城人文一流创新生态

2025-08-19



重庆与世界网讯(图文 记者 杨艳)8月19日,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本次全会如何把握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动能的要求,做好创新大文章,推动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对此进行了解读。


明炬介绍,本次市委全会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要部署的一次会议,会议将“全面培育创新开放富有活力的城市发展新动能”列为发展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市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创新在新重庆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为科技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重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逐步从“夯基垒势”迈上“提质增效、攻坚突破”新阶段,近五年来我市实现了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市级以上科创平台基地数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研发人员总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7个方面不同程度倍增,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7位,连续6年保持西部第一。


市科技局将按照这次全会的精神,聚焦提升城市创新策源动能和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方位植入城市内核,全力做好科、产、城、人、文一流创新生态这篇“大文章”,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来做好贯彻落实:


以科创塑城。创新是关键支撑,是引领城市跨越赶超的核心引擎,也是当今世界现代化城市所秉承的重要理念。重庆将逐渐构建“核心引领—节点支撑—全域联动”的科创走廊空间布局,把科创走廊建设成为市域创新资源的“聚合轴”、产业升级的“动力带”、人才流动的“畅通渠”,从“分散低效”向“协同高效”重塑市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等创新策源地,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力。力争到2027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3%,实现创新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以科创聚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激活城市发展的智力源泉。重庆将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影响力,发挥科创平台集聚人才作用和效果,“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强化战略人才支撑,建强建优科创人才队伍,完善顶尖人才“校引共用”机制,以平台聚才,加快人才集聚和吸引。重庆将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知名企业来渝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2027年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平台达到150家,不断激发城市创新潜力。


以科创兴产。产业是核心支柱,是筑牢城市经济的核心根基。重庆将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的作用,用产业创新带动城市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孕育和培育未来和新兴产业。提升关键产业链控制力,实施基础前沿颠覆性研究计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产业基础提升计划,突破制约关键产业链核心技术。健全“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攻关体系,围绕产业集群建设行业大脑,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同时,重庆将持续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科技服务业集群建设行动,提质提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到203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万家,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创新动力。


以科创润文。人文是孕育城市创新的内生沃土。厚植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完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创新创业体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数智科创建设应用等方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计划,谋划打造“模力高地”人工智能创新孵化生态空间。提质发展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产业中试平台,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同时,重庆还将加强科技金融支撑,建设重庆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展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改革示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与氛围,不断释放城市创新活力。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