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贺煜)10月14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二场)上获悉,重庆市已提前完成“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新建改建体育公园、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规模等14项指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体育局局长袁光灿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体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目标规划,推动体育事业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体育动力,也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生动的重庆实践。
全民健身迈上新台阶
15分钟健身圈触手可及
在推动全民健身方面,重庆着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全民健身场地体系。龙兴专业足球场等现代化大型设施建成投用,大田湾体育场等经典场馆完成升级改造。同时,通过利用“两江四岸”“山城步道”和“金角银边”配建健身场地设施,在城市的社区、公园中加密配建小型健身设施,全市体育场馆加大开放力度,确保了群众在“15分钟”路程内能找到公共健身场所和设施。
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00余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稳定在47.6%以上。此外,通过加强社团建设和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市已设立各级协会817个,累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9.8万名,让科学健身指导变得“触手可及”、亲切可感。
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
国际赛场捷报频传
“十四五”时期,重庆竞技体育成绩亮眼,实现了多项历史性突破。通过开门办体育,与国家队、省市联办、市队区办、市队校办共建等方式,建起29个全运会备战项目,重庆健儿在国内外赛场上屡创佳绩:艺术体操项目首次夺得奥运金牌,射击飞碟、武术散打等项目首次斩获亚运会金牌,并在2025年亚冬会越野滑雪项目获得2枚金牌,实现我市在国际冬季运动会金牌“零的突破”。
为提升保障水平, 积极借助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本地单位的科研和医疗力量,探索体医融合新赛道,推进训科医复合型团队建设。并开工建设仙女山综合训练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力争成为重庆首个国家级综合训练基地。
同时,全市深化体教融合,在大中小学普遍设立教练员岗位,有超过一半的学校都开展了体育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教练员的加入使体育教学和训练更加专业化。积极为青少年搭建竞技交流平台,每年市级及以上的青少年体育比赛和活动超过100场次,体育后备人才规模已经突破了2.7万人,累计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277人次。注重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目前,全市青少年体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7%以上。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赛事经济带动消费超千亿
“十四五”期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达7.95%,2024年预计总规模达830亿元,年人均体育消费达1950元。
通过深化川渝协同,两地共同成立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成功举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携手打造“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等品牌活动,做大做活区域体育消费市场。
赛事经济效应显著,坚持用赛事促消费,先后成功引进并举办了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WTT重庆冠军赛、足球世预赛等18场竞技类国际赛事,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2000余场,直接或间接带动消费超千亿元。仅2025年的重庆马拉松和WTT重庆冠军赛,就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近70亿元。
此外,通过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等80余场体旅融合活动,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让体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市民。
“体育事业关乎人民幸福,关乎城市活力。”袁光灿表示,未来重庆体育将继续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让体育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更多体育力量。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