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长江文明论坛将举办龙骨坡遗址专题研讨会 69位中外专家学者共探发掘保护与利用

2025-09-09



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杨艳)9月9日,2025长江文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举行,会上宣布,论坛期间,将同步举办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


会上,巫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黄勇介绍,龙骨坡遗址自1984年发现以来共开展过五个阶段的发掘,前四轮发掘出土了“巫山人”下颌骨化石及门齿化石、千余件石制品和122种脊椎动物化石。根据2022年古地磁测年结果,龙骨坡遗址年代被推定为距今250—200万年。2023至2024年,开展了第五轮发掘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成果。


巫山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验收现场


龙骨坡遗址发现了“新地层”。前四轮发掘表明龙骨坡遗址是一处早更新世早期遗址,第五轮发掘新发现了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石制品和脊椎动物化石,表明龙骨坡遗址不仅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又有新的人群来到这里繁衍生息。


龙骨坡遗址疑似发现了“新工具”。前四轮发掘出土的均为石质工具。第五轮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骨骼上有疑似人类加工行为。专家推测,古人类可能也使用动物骨骼来制作工具。


龙骨坡遗址发现了“新主人”。在遗址第2堆积单元第12水平层发现了大量原地埋藏的食肉类动物粪便化石,其中锯齿虎粪便化石是亚洲首次发现,且未发现文化遗物。据此推测,在“巫山人”走进龙骨坡遗址之前,这里曾是食肉类动物的“栖息地”。


中法联合团队对龙骨坡发掘石器进行制图


“今年是龙骨坡遗址发掘四十周年,我们将在长江文明论坛期间举办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黄勇表示,来自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9名专家和高星、夏正楷、黄万波等60余位国内学者,将围绕“龙骨坡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等课题深入探讨,相信这必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研讨会将推进龙骨坡遗址综合研究。活动期间将举办两场学术研讨会,聚焦龙骨坡遗址开展深入研讨,部分专家学者还将深入龙骨坡遗址现场考察。同期三峡博物馆还将出版两本专著,即《龙骨坡遗址发现发掘解析图鉴》《龙骨坡遗址研究论文集》。


研讨会将推前史前遗址系统比较研究。相关学者将立足长江流域,放眼中国旧石器考古全局,发布安徽繁昌人字洞、云南元谋人、三峡地区等考古调查新成果,必将推进中国史前遗址系统比较研究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将推进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及人类行为研究。龙骨坡遗址是东亚地区年代久远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是中华远古人类起源的根系之一,为“亚洲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观点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研讨会上,相关学者将会提出人类起源及人类行为研究的新方法、新路径、新观点、新论断,相信会加快推动人类起源的研究。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