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探索建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机制
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杨艳)清晨,薄雾如银纱环绕山间,太阳缓缓升起,一缕缕阳光穿过晨雾投射进林间,洒下斑驳的光影,唤醒了静谧的针叶林。时值国庆假期,南川区乐村林场洞坝子工区游人如织,有化身“探险家”进行森林徒步的,有“大手牵小手”观察林中小动物的,还有三五结伴欢声笑语“打野”的……
乐村林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是重庆市森林可持续经营成效的一个缩影。自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开展以来,重庆市以创新机制为驱动、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利民富民为目标,在森林资源提质、产业融合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林长引领,聚焦“全流程”健全森林经营管理
重庆市高度重视森林经营工作,市总林长、副总林长多次调研林业工作。制定出台《重庆市林长制办法》,将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纳入全市林长制督查考核内容。发布4号、5号总林长令,安排部署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市林业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印发《重庆市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方案》,推行 “四步工作法”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定期调度解决基层难题。

市级层面编制了《重庆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2026-2035 年)》,计划到 2030 年完成 100 万亩森林经营任务。制定重庆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市级检查验收、成效监测操作指南等,全面规范项目申报、作业设计审核、项目监督管理、资金使用管理、档案管理等,实现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
重庆市林业局资源处负责人介绍:“我们将是否符合森林经营方案纳入各类工程项目、营造林任务实施方案审核、项目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的内容。鼓励经营主体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将其作为优先办理采伐许可及限额使用的依据。制定《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指南》,以林农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简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逐步探索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保障先行,聚焦“全要素”提升森林经营成效
按照国家成本测算标准,全额保障项目资金,共计投入3.9亿元。会同重庆财政局联合印发《重庆市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
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专家组,开展 “点对点” 指导 200 余人次。制定《重庆市林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加大科研及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推广马尾松森林质量提升、桢楠林地复合经营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开展南方集体林区低效天然马尾松次生林提质增效与多功能维持技术研究工作。开展优势产业树种遴选研究,遴选用材类、经济类等优势树种65个,引导经营主体科学发展。
结合林草湿荒普查,完成以村(社)为单位的集体林地矢量数据库建设。开展数字林业建设,构建“智慧林长”应用,推进“林草湿资源数据全量纳管”特色场景建设迭代,实现林业小班数据全量归集与展示、森林生长动态监测等功能。
引入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无人机应用,提升作业精度与效率,降低成本。重庆林投公司负责人介绍:“在璧山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点建设中,我们将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技术运用到森林资源调查中,可快速生成林区高精度地形图和树木分布数字点云模型,直接获取不同林分小班的单木数量、树高、蓄积量、森林覆盖度等指标,将实地测量转变为内业操作,数据精度从±10米提升至±0.5米,人力成本降约60%,综合成本降40%以上。”
示范带动,聚焦“全周期”探索森林经营模式
重庆市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探索建立人工马尾松针阔混交大径级用材林经营、人工柏木针阔混交生态防护林近自然经营、人工杉木大径级用材林经营、人工商品林桢楠林苗一体化异龄复层林经营等模式38种,其中6种经营模式被列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汇编》,建成典型模式示范林2.4 万亩。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实施全周期示范项目 5 万亩,在长寿、璧山、垫江等区县开展天然林近自然经营试点 8.2 万亩,在大仙女山片区推进全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2.9万亩,在酉阳县开展人工商品林自主采伐试点 1 万亩。

△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经营试点
试点单位南川区乐村林场自2021年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以来,摈弃过去单纯培育用材林、大量种植单一针叶纯林的模式,引入全周期、可持续森林经营理念,通过抚育间伐、补植鹅掌楸等阔叶树种,既改造了林相又优化了林分结构,培育大径材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
南川区林业局资源科负责人说:“为推动国有林场改革,我区探索‘国有 + 集体’经营模式,构建起技术、管理、投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示范林 3.45 万亩。以乐村林场为例,他们带动周边村社集约化管理和科学经营集体林,将成效好、可推广的森林经营模式运用其中,改善集体林地林分质量。林下示范种植淫羊藿、独活、金荞麦等中药材,推广林下种植技术,引导村民开展林下种植致富。”
重庆市林业局资源处负责人说:“通过科学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不断优化林分空间、树种组成及龄组结构,有效增强森林蓄积量、水源涵养和固碳能力,森林质量得到精准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55% 以上,森林蓄积量达 2.82 亿立方米,较试点前增加 8.5%。单位面积蓄积量从71.5 立方米 / 公顷提升至 76.1 立方米 / 公顷,混交林比例从21.65% 提高到 23.7%,项目区珍贵树种使用率达 40%,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森林植被碳储量从 1.24 亿吨增加至 1.4 亿吨,年均碳汇量达 190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提升 14%。”
通过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带动,重庆市累计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任务26.12万亩,开展森林修复40.51万亩。
改革赋能,聚焦“全链条”统筹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重庆市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纳入改革内容,统筹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产业发展,坚持“以二促一带三”总体思路,不断拓展森林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出台《重庆市优化集体林采伐管理的若干措施》,推出采伐分类管理、优化采伐限额管理及审批、加强采伐公示及监管等16项改革措施。修订《重庆市林木采伐技术规程》,进一步规范采伐管理,释放森林经营活力。出台《关于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带动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制定《大仙女山商品林自主经营技术指南》,引导林农开展商品林自主经营。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桢楠木
永川区国有林场张家湾林区拥有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天然桢楠次生林,结合独特的资源禀赋,技术团队逐步突破桢楠繁育、良种选育、嫁接技术等难题,因地制宜探索“桢楠+本土树种”混交林、“桢楠林苗一体化”及大径级珍稀树种培育等3种特色模式,建成 6000 亩高标准示范林,实现了桢楠数量和质量的较大提升。永川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着力打造‘以林养林’模式,在桢楠林下种植茶树,完成全国首单楠木‘树票’交易,获得质押贷款1500万元。林下种植的赤松茸、榆黄菇,目前长势喜人。依托优质的桢楠资源,正在策划古树认养、课后研学、木艺大赛等项目。我们将进一步做大做深‘桢楠+’模式,让它产生更大的价值、焕发更多的生机。”
像永川区这样的案例在重庆市还有很多。在“森林 + 林下经济”领域,涪陵区发展林下中药材 1.83 万亩,城口县 “林药”产业年产值突破 30 亿元,丰都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4.91 亿元;“森林 + 精深加工”方面,聚焦优质木竹、木本油料、重组木应用等加工业,建设林产品流通贸易平台及交易市场5个,木竹加工、油橄榄等加工园区9个,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1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125家;“森林 + 康养旅游”板块,全市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4家、市级森林康养基地30家;“森林 + 碳汇交易”领域,通过科学开展森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碳储量,科学计量森林碳汇增量,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拓宽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落地 6 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贷款约 2.4 亿元。
同时,重庆市围绕林业加工生产、森林旅游服务等社会需求,结合以工代赈,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林农增收初显成效。梁平区,结合森林经营建成3500亩标准化甜茶种植园,带动5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荣昌区创新“林场+村集体+企业”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务工2000人,收入超1600万元,首笔10万余元效益分红顺利落地。通过“国有林场+集体+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引导农户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闲置林地资源,促进农户获得租金或分红收益,先行区建设以来,全市林权流转交易277宗、127万余亩,交易金额16.12亿元。
图/市林业局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