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杨艳)一直以来,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民警总是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出温度、把群众呼声变为实际行动的“民呼我为”践行者。纪律检查室民警刘华就是其中一位。
“问题清单”变“满意答卷” 化解矛盾在源头
今年夏天,分局接到一起关于行李丢失误机的反馈件。旅客刘先生因不熟悉流程,将行李暂放于安检口附近后,走开寻找工作人员进行咨询,不料行李因长时间无人看管被工作人员按规定移至失物招领处。返回后,刘先生虽得知行李下落,却无法理解并接受本人前往领取的规定,情急之下选择了报警。尽管民警回溯现场澄清了事实,但刘先生却因此错过了航班。刘先生的多次反映,引起了刘华的注意,他意识到,这位旅客的诉求背后,或许藏着未被倾听的委屈与困惑。“机场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匆匆过客,他们不会久留,所以要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让每个旅客对重庆都有好印象。”
刘华逐一跟相关部门核实。回溯现场情况,跟辖区派出所及机场核实情况,仔细记录在他的反馈录上。这是他接触纪检工作后,让自己快速掌握工作的“秘诀”。“纪检工作其实也是一扇‘服务窗’。首先我要懂,我才能解答来自群众的疑问,我们多打一个电话、多查一份文件,群众可能就能少跑很多路。”在刘华的协调下,旅客刘先生终于理解并认可了失物招领这一制度,问题得到了解决。类似的事情刘华也处理过多件。
“服务工作不能止于程序闭环,更要追求问题闭环。我们要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最终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刘华说道。
“堵心路”调“顺心道” 红绿灯下见温度
今年1月,江北机场C4片区新建道路通车试运行,王家街道大屋村居民通过“民呼我为”平台反映:沙草路与荣华大道交汇处车辆排队较长,存在拥堵隐患,希望相关部门能优化。收到建议时已临近春节,刘华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单个居民的建议,更关系到即将到来的春运期间片区居民的出行体验。他立即将情况反馈至分局交通管理支队,并主动参与前期调研。最终交通管理支队对路口信号灯配时进行了科学精细化调整,使得该区域出行顺畅得到有效提升。
从接收建议到推动落实,从发现问题到系统优化,刘华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民呼我为”,不仅要回应群众的显性需求,更要预见群众的潜在需求,把服务工作做在前头。
“额外付出”换“群众真心” 服务窗口亮初心
在刘华看来,“民呼我为”不仅仅是要响应一个呼叫、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负责到底”的精神。而旅客的流动性强,更需要用高效、贴心的服务回应期待,让他们带着问题来,揣着满意走。刘华从事纪检工作3年来,逐渐形成的工作方法——“解气、解释、解决”的“三解”工作法:认真倾听,让群众“解气”;找准症结,将心比心“解释”;依法依规、合情合理推动“解决”。
此外,刘华在工作中注意到,许多涉及民航安全管理的个案,根源在于旅客对安全规定不了解,例如因携带易燃易爆品、管制刀具等违禁品接受处罚时容易产生困惑。他并未止步于处理单个问题,而是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共性原因,主动联合法制支队、派出所等部门,从规范执法流程、优化服务细节等方面推动改进。同时通过策划开展“服务提升月”系列活动,推动一线民警在出警时主动向旅客普及民航安全知识,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积极引导广大旅客共同维护航空安全。
相关工作成效显著,自2023年以来,机场分局在民航“六严”类案件处理过程中,实现了旅客误解率趋近于零的显著成效,对安全规定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警民之间的共识与理解日益加深。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像刘华这样的民警,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着过往旅客的出行体验。
3年来,200余起群众诉求的妥善处理,无数个咨询件的认真回复,构成了刘华工作日常的点点滴滴,他用行动打破了人们对纪检工作“严肃刻板”的印象——监督与为民,从来都不是矛盾的。他把过往旅客和辖区居民的“呼声”当成工作的“指令”,把百姓的“满意”当成最大的“勋章”,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民呼我为”,让“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落地生根。
图/市公安局机场分局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