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Politics

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首届重庆教育国际交流年会在渝举行

2025-04-22

      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刘丁睿)4月18日,以“开放·融合·创新:全球视野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首届重庆教育国际交流年会举行,来自国内外的400余位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在开幕式上,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邓睿在致辞中表示,在全球化时代浪潮的推动中,教育对外开放已然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协会始终致力于搭建高质量国际交流平台,全力推动重庆教育国际化进程。本届年会正是集聚各方资源、凝聚广泛共识、探索发展路径的一次重要实践。



      “2022年以来,在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平台与重庆市教委共建工作组机制下,发起成立了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平台教育工作联盟。”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平台总干事胡开强在致辞中介绍,目前,教育联盟已在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设立了海外联络办公室,对接国际友好学校近20对。同时,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机构合作,成功举办或协办了多场次国际交流和研学活动。未来,期待与重庆教育界的朋友们继续携手探索教育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军作了主旨报告。他表示,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掌握关键语种就是掌握开放交流的金钥匙。”在主论坛上,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表示,与重庆对外开放涉及的众多国家和地区相比,重庆高校开设的关键语种数量仍显不足,缺乏老挝语、柬埔寨语、菲律宾语、印尼语等东南亚关键语种,以及非洲、北欧等国的一些语种。“语种短缺限制了重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他建议,各高校要结合中国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国家的合作趋势,优先增设老挝语、印尼语等语言专业。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范国睿剖析了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对外开放路径,倡导本土教育实践融合国际先进理念,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教育软实力。重庆师范大学校长王国胤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国际化为切入点,探讨教育技术革新对跨国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教学的影响。广西大学教授梁运文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例,展示西部城市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打造“教育+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与此同时,活动还举行了平行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深化多元合作,赋能‘职教出海’,共育国际化技能人才”“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合作创新”以及“AI赋能基础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等议题展开研讨。

图/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平台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