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造型图案融入了荣昌非遗元素
“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房,泥精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在重庆荣昌安富古镇,这首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唱的正是荣昌陶。
山木陶园出品的泡菜坛便携式茶器,正是以荣昌陶为代表,与茶文化、民间元素相结合,创新设计的一套便携式茶具。器物由公道杯、茶漏、主人杯三部分组成,合体形成泡菜坛造型,配备同款茶叶罐,设计极富巧思,作品精美细腻,入选2021“重庆好礼·外事礼品”,并获得第四届“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金奖。
荣昌陶,俗称“安陶”,兴起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素有泥精之称,以“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而闻名。与宜兴的紫砂、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紫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
一百多年前,荣昌陶就已销售到东南亚地区。20世纪60年代,远销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挪威、芬兰、日本等国。2010年,荣昌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荣昌陶制作包括练制泥料、制坯、装饰、烧制等几十道工序。其中,手拉坯成型、装饰、上釉等极具特点。
虽然荣昌陶器烧制技艺多样化,但古老的柴窑烧制技艺依然受到荣昌陶制作人和爱好者的青睐。早期荣昌陶器以生活器皿为主,曾经川渝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使用荣昌陶的泡菜坛、水缸、米罐、酒缸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荣昌陶器物的品种越来越丰富,结合当代工艺技术,实用器皿不断完善,装饰技术不断精进,除了日用器物,还产出了大量工艺美术品,多次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品出国参展。
在山木陶园,我们看到了荣昌陶具象化的传承和创新。
“泡菜坛便携式茶器,将传统手拉坯工艺与现代雕塑工艺、文创设计理念融合,发掘非遗技艺文化价值。”山木陶园主理人、荣昌陶区级非遗传承人郑英乔介绍,茶器表面装饰、刻绘的图案融入了荣昌多个非遗元素,通过长卷轴形式围绕器物呈现,如同荣昌的非遗文化长廊一般,悠长久远。
泡菜坛是巴渝地区典型的生活实用器皿,山木陶园泡菜坛便携式茶器,既沿用了传统的经典器型,又被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该套茶器亮相2023年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其独具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外观,让人眼前一亮,深受外宾喜爱。
“多学、多做、多交流才能不断地发展荣昌陶,多元化的表现才能更好的融入时代。”郑英乔认为,技术的传承是根本,创新的融入是支撑,荣昌陶器烧制技艺既是火与土的共舞,更是人与窑的对话。
荣昌陶,“一炉窑火映千年”的秘密,正是像郑英乔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谈及未来,郑英乔说,她和团队将不断尝试吸取其他的技术工艺推动荣昌陶发展,融入现代文创设计理念,将非遗文化传播传承与文创产品推广相结合,丰富文创产品形式,借助数字化力量,推进数字文创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学习、研究非遗文化和传统艺术精髓。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